你再说一遍,让谁侍奉谁?
就问你三岁小孩能侍奉谁?
你这个皇帝,思想有问题!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可恶,这个大明好奇怪!
*
更新啦!精心制作(?)了新封面!
画是文徵明侄子文伯仁的《方壶图轴》部分截图,“戏”字是赵孟頫的,“明”是苏轼的,随便瞎凑凑!【绝对不是看自己的丑字看腻了
*
注:
1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出自苏轼的《于潜僧绿筠轩》
2杨廷和讲的兄弟故事:出自看吕世浩老师的《史记》公开课,还蛮有意思的,b站就可以看
3儿子侍奉考官爹这事,不仅王守仁干过,杨慎也干过
据说杨慎还从别的考官不看好的卷子里发现一份好卷子,特意拿去推荐给杨廷和。那考生得知这件事后直接喊杨慎“小座主”。
文哥儿:可恶,这些历史大佬,个个都开挂!!
*
那考生崔铣也是个奇人,特别爱喝酒,有次大半夜在街上席地而坐自斟自饮,已经是首辅的李东阳早起上朝路过时撞上了,他还笑着问“老师来喝一杯吗?”,李东阳也笑了笑,果真过去和他行觞对饮到朝会的灯火仪仗亮起来。
这段看到就很喜欢,有点文人式的潇洒浪漫(?
*
“小座主”出自《名山藏》:“十八从廷和礼闱较士,得崔铣卷,心奇之,而考官未录,以呈廷和,录为经魁,铣后称慎小座主。”
4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语出南朝·宋梁间殷芸《小说》。文载:“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资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
第63章
文哥儿纳闷了半天跑去问他爹咋回事。
王华那才是真郁闷。
殿试主考官名义上是皇帝,实际上大部分活都是临时组成的殿试工作小组负责。
以前他还在翰林院打杂,参与殿试工作也是只配打杂,比如受卷官(收卷的)和弥封官(密封的)。
读卷官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十七位读卷官要在一天之内对三百多份殿试文章进行交叉评阅。
按照殿试文章的字数要求每份答卷约莫一千字左右。
算下来大概就是一口气看个三十多万字议论文罢了!
这还没完等阁老们挑出十二份可以呈到御前去的优秀考卷,第二天一早还得由读卷官跪到文华殿内给皇帝把这些文章读一遍。
要知道十七位读卷官选的都是出身、职位一等一好的官员为首的直接就是首辅或阁老。
打头那些位高权重的官员大多年迈体衰熬个一天已经是极限了,于是到了真正的读卷环节大多是从末尾资历比较浅且年轻力壮的官员挑选三四位负责御前跪读。
王华横看竖看,自己虽不算最年轻的(谢迁李东阳都比他稍微年轻一点儿)却是读卷官里最晚入朝的,算下来才堪堪摸到读卷官资格的尾巴。
年轻力壮√
资历最浅√
一看就知道是去当壮丁的人没错了!
其实当壮丁也没啥不少人做梦都想要这样的荣耀。可叫他去当壮丁就算了,怎么还让他带上儿子?
当初圣上召见文哥儿,那也是由女眷带进宫去的,算不得什么正经觐见。眼下可是要把这么个小娃娃夹带进殿试工作小组真不怕他闹腾吗?
就算圣上可以不怕他这个当爹的能不怕吗?
王华看了眼一脸茫然的儿子稍微解释了一下。
殿试科举的最后一道关卡。
理论上来说殿试是不会再黜落任何人的最差也会是个同进士。
他们这些读卷官要做的,就是先从三百多份答卷里筛选出十份有资格竞争一甲的好文章等内阁点头之后再勤勤恳恳地把对剩下那些文章从第十一名排到三百多名。
至于状元、榜眼、探花到底选谁那是由阁老划定范围且由皇帝最终敲定的基本没他们读卷官什么事。
所以他们就是去干活的!
由于这活不太轻松,阅卷强度很高,忙碌间隙肯定需要有个什么人来斟茶递水。偏这么要紧的地方让大伙自带仆从又不适合,所以一般会允许他们带上自己儿子。
朝廷官员通通都是政审过的,他们的儿子自然比其他阿猫阿狗可靠!
这样一来,你可以舒舒服服完成阅卷任务,你儿子也可以长长见识,好事成双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