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比较亲密的,比如费纯,还能跟太子开玩笑。
为了“雨露均沾”,赵匡桓每天都跟不同的阁臣学习。今天轮到吴应箕,吴阁老办公速度奇快,而且说话速度也快,一边运笔一边讲解。内容直奔主题,基本没有废话,三言两语便道出关键。
“呃……”吴应箕突然不说话了。
赵匡桓连忙看内容,只看了前几段,就表情精彩起来。
有位礼部郎中,上疏请求堪定皇陵地址,还说工部应该早早设计建造皇陵。
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儿,皇陵是该提前修建。朱元璋的陵墓,是洪武十四年动工的。朱棣的陵墓,是永乐七年动工的,他还经常去自己坟地溜达,亲自把那座山改名为“天寿山”。
好几年前,大臣们就建议勘定皇陵,这些奏章全部被赵瀚留中,时间久了就没有大臣再提这事儿。
现在突然又冒出来,搞得生怕赵瀚突然暴毙一样。
吴应箕仔细想了想,在票纸上用红笔写道:“呈交陛下钦定。”
这玩意儿他不能代表内阁做主,又让一个中书舍人,把奏章拿去给隔壁的张秉文看。张秉文也写“呈交陛下钦定”,然后奏章继续在内阁传来传去。
第二天,赵瀚拿到手里,随便扫了一眼,朱批道:“留中。”
又过数日,例行御前小会。
陈茂生估计被阁臣们公推出来,主动谈及此事:“陛下春秋鼎盛,陵墓自是不着急修建。但皇陵的地址,关乎国运社稷,必须提前进行勘定。这南京附近,风水最好的是紫金山。但那里已经有了明孝陵,是否会犯忌讳?如果不犯忌讳,又该选择紫金山哪里?如果不选紫金山,我大同朝的皇陵又定在哪里合适?”
这不是为赵瀚一个人挑选陵墓,而是为今后大同朝的所有皇帝选坟。
赵瀚没好气道:“就埋紫金山,风水无所谓,主要是离京城近,今后造坟出殡也方便。”说着,赵瀚突然笑道,“你们这幅表情作甚,圣人敬鬼神而远之,我也敬风水而远之。大明朝的皇陵龙脉,天天被挖煤的刨来刨去,也没见明朝的文官说坏了风水。”
陈茂生道:“民间有一种说法,前明灾患不断,最后兵败灭国,就是被挖煤的动了风水。”
陈茂生算是最坚守本心的了,但他依旧相信风水和鬼神。他觉得皇陵应该好好挑选,才能保住大同江山万世不替。
赵瀚开玩笑道:“幸好咱国都没定在北京,否则那里到处要挖煤,几铲子下去江山社稷都不稳了。”
众臣无语,他们觉得此事很严肃,可皇帝却没一个正形。
赵瀚突然收敛笑容:“皇陵定在紫金山东麓吧,那里应该不会扰民。”
费纯问道:“那陛下的陵寝位置,是否也一并确定好?”
赵瀚却摇头:“朕不埋在那里。”
众臣面面相觑,赵瀚为大同朝选好了皇陵位置,自己却不埋紫金山是啥意思?
朱舜水以为赵瀚要大兴土木,搞一个超级规模的陵墓,连忙劝谏道:“陛下自登基以来,仁政爱民,一切从简……”
“打住,”赵瀚不等朱舜水说完,“我不看重那些,也不会学秦始皇。”
“那陛下的意思是……”刘子仁忍不住问。
赵瀚猛地站起来,牛逼轰轰道:“秦始皇以整座骊山为陵,那曹孟德又建疑冢无数。在我看来,都未免太小家子气。朕要以天为寝,以地为陵,以日月山川镇墓!”
啥意思?
众臣完全懵逼,表示听不明白。
赵匡桓傻愣愣的看着父皇,虽然不知道啥意思,但似乎很厉害的样子。
赵瀚根本不解释,也用不着解释,只说:“既然你们着急,那朕也安排安排。着令工部,在南京、上海、登州、兰州、马尼拉、马六甲,各造三十块大石碑。一块大的,二十九块小的。大碑高十二尺、宽五尺、厚一尺半。小碑高九尺、宽三尺、厚一尺,暂时不要刻碑文。这些石碑,数量肯定不够,等我快死了还要造一批。到那个时候,朕再告诉伱们,石碑该树在哪里,石碑该刻些什么。”
众臣越听越糊涂,干脆不再问了,反正这皇帝花样多,他们想一辈子都想不明白。
赵瀚的想法很简单,自己死之前,地盘扩张到哪里,自己的墓碑就树在哪里。
骨灰和龙袍一并烧了,把骨灰分成九份,选八处边地和南京,骨灰撒在地上种植树木,就不怕被人挖坟鞭尸。
每处骨灰抛洒之处,竖立三十块大石碑。
主碑正面写“大同中国民始皇帝之陵”,背面写“永镇河山”。二十九块小碑,全部刻上《大同集》的内容,一个字都不准更改。
各处碑林,允许百姓拜祭。
特别是南京碑林,百姓给皇帝扫墓的同时,也能顺便复习一下《大同集》!
非常离谱的计划,但赵瀚觉得很爽。
即便大同朝被推翻,老赵家不再统治中国。改朝换代之后,华夏儿女依旧会来拜祭他,提起赵瀚这个皇帝就逼格满满。
请收藏本站:https://www.25shuwu.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25shuw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