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前安平郡主是被大行皇帝逼着嫁出京城去的,所以她想回京,必须得得到昌平帝的首肯才行。
\n 但显然昌平帝是不可能让她回京惹是生非的。
\n 两人说了一会子家里长短,吃了顿丰盛的晚膳,然后楼抱着躺到床上。
\n 小别胜新婚,俩人分开七日,今儿本该好好温存一番的,但如今正值国孝,若是被人知道他们国孝期间敦伦,就算宋时桉是昌平帝的小舅子,这乌纱帽也保不住。
\n 所以俩人只能亲亲抱抱,过过干瘾,然后便老实睡觉了。
\n *
\n 九月初八这日,大行皇帝终于结束二十八天的停灵时间,梓棺被移去殡宫。
\n 不过这只代表昌平帝守孝结束,旁人,包括皇后宋时予在内,都还要着素服,吃素斋,禁敦伦三个月。
\n 不过昌平帝守孝结束后,一应封赏就被提上了日程。
\n 首先他尊自己母亲静妃为皇太后,封太子妃宋时予为皇后。
\n 然后又封岳父宋振庭为承恩公,小舅子宋时桉为承恩公世子。
\n 吏部尚书高尚书见状,非常识时务地上奏折,乞骸骨告老还乡。
\n 昌平帝再三“挽留”后,见他去意已决,便只能“无奈”地点头同意,封了他一个虚衔,并赏赐了不少财物。
\n 然后火速将宋时桉这个吏部右侍郎擢升为吏部尚书。
\n 并在他升任吏部尚书的次日,直接让他进入内阁。
\n 虽然大周官场有“非翰林不如内阁”跟“非六部尚书不入内阁”两条潜规则,但并非所有六部尚书都能进入内阁。
\n 内阁就只有六个位置,阁臣虽然都是六部尚书出身,但进入内阁后,大都已经卸任六部尚书。
\n 继任六部尚书的官员只能熬时间,甚时候熬死一位阁臣,甚时候自己就能补位。
\n 哪像宋时桉这样,直接空降内阁,根本不需要熬时间。
\n 不过人家是新帝的小舅子,新帝还是太子时,就颇为倚重他,是新帝的左膀右臂。
\n 众人也只敢腹诽几句,没哪个不长眼的敢跳出来说昌平帝坏规矩。
\n 拜托,所谓官场上的规矩,那是用来约束官员的,可约束不了皇帝。
\n 不光如此,昌平帝还将宋时锐这个小舅子直接擢升为正四品的锦衣卫指挥佥事。
\n 丝毫不惧旁人议论,说他任人唯亲,大力提拔岳家人。
\n 而姜椿的身份也随着宋时桉的高升而水涨船高,成了正一品的诰命夫人。
\n 她见昌平帝如此够意思,投桃报李,直接让宋时桉写奏折,将玉米跟红薯两样高产番邦作物的种子“献给”朝廷。
\n 昌平帝得知玉米亩产五六百斤,红薯亩产两千多斤后,高兴得差点厥过去。
\n 自己才刚登基,就得到了这两样高产番邦作物,简直就是天助他也。
\n 只要将这两样高产作物在全大周推广开来,他不但能得到百姓的爱戴,没准在历史上还能留下个“千古一帝”的美名。
\n 所以在得知姜椿狮子大开口,以五十文每斤的价格卖种子后,他一口就答应下来。
\n 不光如此,他甚至还亲自提笔写了两封圣旨,册封献粮种的姜椿为“安国夫人”,待遇等同于郡王。
\n 册封帮姜椿从番邦购买粮种的钟文谨为“韩国夫人”,待遇等同于子爵。
\n 这显然是史无前例的封赏。
\n 大周无论内外命妇,都没有过国夫人这样的位份跟封、号。
\n 历史上倒是有过这样的封赏,譬如唐朝时,女皇的母亲就被封荣国夫人。
\n 大臣们本该跳出来反对的,特别是那些动辄就将祖宗规矩挂在嘴边的老臣。
\n 但姜椿跟钟文谨俩人,可是献粮有功的大功臣,他们若是敢跳出来反对,百姓还不知道要把他们骂成甚样呢。
\n 所以除了几位御史们象征性地吆喝了几句“于理不合”外,其他大臣都选择了噤声。
\n 横竖她俩本身就是新帝的舅子媳妇,封不封国夫人,都是不能招惹的存在。
\n 没甚太大反对的必要。
\n *
\n 姜椿老早就等着这一天了,兴高采烈地接了圣旨。
\n 然后转头就打趣宋时桉:“怎么办呢宋阁老,我如今可是国夫人了,是超品国夫人,比你这个一品大员还高一阶,以后你可就是夫凭妻贵了呢。”
\n 虽然他还是承恩公世子,但这爵位得降等袭爵,他将来就算袭爵,也只能当承恩侯。
\n 还是比自己这个国夫人低一阶。
\n 宋时桉淡定笑道:“我一个姜家赘婿,夫凭妻贵不是天经地义?有甚好大惊小怪的。”
\n 姜椿被堵了个仰倒,只能朝他竖大拇指:“你是懂能屈能伸的。”
\n 宋时桉立时顺杆就爬,凑过来,在她耳边轻笑道:“我能屈能伸这事儿,娘子可是再清楚不过了。”
\n 姜椿白他一眼,笑骂道:“你对国夫人放尊重点,不许大白天说这种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