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读罢,淡然一笑,将卷轴卷起,正色向梁青云行礼道:“陛下,关于顾大人所奏之事,臣不敢苟同。”
此言一出,底下的文武百官皆不意外。
谁人不知,面对如此指控,李安岂能轻易认罪?
若真如此,不仅自身名声尽毁,连带梁青云也将声誉扫地。所有人心中暗思,顾学武不过是试探之棋,真正的风浪尚在后头。
众多言官御史,乃至御史大夫,皆已准备好奏章和言辞,只待时机一到,便会群起而攻之。
然而,李安的回答似乎并未使顾学武感到意外,反倒使其更加挺直了腰板,仿佛已经预料到了这一切,准备好了接下来的辩驳。
在这场言辞的较量中,双方都在暗中较劲,一场关于权力、智慧与策略的较量正式展开。
梁青云的态度,众人的反应,以及李安的回应,都在这一刻凝聚成了朝堂上最引人注目的焦点。
顾学武心中暗自笃定,李安的回应正如他所预期,未曾出乎其意料之外。虽然他不是此次政治风波中的决定性力量,但作为一名御史,他对自己的辩才极为自信。在他眼里,李安不过是个侥幸攀登至高位的小人物,怎能与自己这般出身世家的才子相比?他心中早已谋划,如何在接下来的交锋中占据上风,同时预演了李安可能的辩解,准备以更锋利的言辞反击。
而梁青云,在听到李安的回答后,目光如炬般锁定在他身上,淡淡开口:“顾学武已将你的所作所为条条框框罗列于此,据称颇为详尽。对于这些指控,你还有何反驳?若有不同意见,尽管直言,朕倒要听听你将如何辩解。”
梁青云观察到李安对自己轻轻一眨眼,内心便稍感安宁。对于李安的机敏与应对,梁青云颇为了解,知道他必有妥善的应对之策。
此时的李安,面对着皇上的直接质询,却显得泰然自若。他心知,这场辩论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考验,更是对他与梁青云默契的考验。顾学武虽自视甚高,但李安早已在心中对各种可能的攻击做好了准备,准备以他那敏锐的智慧和巧妙的言辞,化解危机,甚至反制对手。